【词语】 安宁
【全拼】 ānníng
【释义】
  • 安定,太平。

    《诗·小雅·常棣》:“丧乱既平,既安且寧。”《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汉枚乘《七发》:“今时天下安寧,四宇和平。”唐韩愈《举韩泰自代状》:“官吏惩惧,不敢为非,百姓安寧,并得其所。”明黄元吉《流星马》第四折:“文官每按四时调和鼎鼐,武将每定八方威镇华夷,则愿的千千年社稷安寧。”阮章竞《送别》诗:“不把狗们杀干净,千年万代都不安宁。”

  • 康宁,安康。

    唐白居易《蜀路石妇》诗:“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寧。”《再生缘》第二一回:“合府相逢多欢悦,圣躬痊愈免耽惊……且説内宫皇太后,圣躬自此渐安寧。”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品级台前三叩首,臣问万岁驾安宁。”

  • 谓心情、环境、气氛安定平静。

    三国魏曹植《弃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晚穫为良实,愿君且安寧。”巴金《里昂》:“我必须把心里的话写出来,才能够得到安宁。”萧红《手》:“因为星期日的早晨,全个学校出现在特有的安宁里。”

  • 【例句】 1、他们过的才是理想的日子呐--静谧,淡漠、安宁
    2、 有时候,它几乎一直不让我安宁
    3、 一个流浪者的安宁或者一个犯过大错的人的悔过自新,决不应该依靠同类。
    4、 在她的怀抱里,这位武士得到了安宁
    【近义词】 1. 安宁 - 宁静

    【宁静】释义:

  • 谓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文子·上仁》:“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寧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明陈子龙《蔡氏鼎易蔡序》:“壮不求仕,贫不问资,淡泊寧静,若将终身,则先生之得于《易》深也。”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所谓閒者,少思寡欲,寧静恬淡而已。”

  • 安定。

    《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曹公允恭明哲,翼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静四海。”唐杜甫《垂老别》诗:“四郊未寧静,垂老不得安。”清李渔《比目鱼·巧会》:“夫人,你且到莫渔翁家裡暂住几时,等地方寧静之后,我差人来接你。”

  • 平静;安静。

    朱自清《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刘白羽《长江三日》:“现在,船上的人都已酣睡,整个世界也都在安眠,而驾驶室上露出一片宁静的灯光。”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章:“这种鸟,不管在露水湿润的早晨,还是在宁静的中午和朦胧的月夜,听来都各有情趣。”

  • 2. 安宁 - 安定

    【安定】释义:

  • 使平安稳定;使平静稳定。

    《书·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安定神思。”明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受遗辅政,有安定社稷之功。”

  • 平静稳定。

    《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唐李德裕《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宋司马光《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明唐顺之《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秦妈妈一见了余静,心里就安定了。”

  • 3. 安宁 - 安静

    【安静】释义:

  • 安定,平静。

    《管子·内业》:“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后汉书·桥玄传》:“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诸人亦颇疑之,於是便会伐掘,皆杀之。遂坏庙,絶祀。自后安静。”唐薛调《无双传》:“姊宜安静自颐养,无以他事自挠。”《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所喜接得几封家信,知道家中安静,公子照常读书,也就无可惦念了。”茅盾《色盲》:“林白霜渐渐安静下来了。”

  • 使安定平静。

    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下》:“古之有天下者,非欲御制之也,贵在安静之。”《魏书·李平传》:“实宜安静新人,劝其稼穡。”《易·繫辞下》“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唐孔颖达疏:“言欲利己之用,先须安静其身,不须役其思虑。”

  • 谓沉静稳重。

    汉陆贾《新语·怀虑》:“调密者固,安静者祥,志定心平,血脉乃彊。”《宋史·明镐传》:“镐端挺寡言,所至安静有体,而遇事不苟,为世所推重。”明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居官居乡不同》:“又如江西临江人朱璉为御史时,媚张江陵,为入幕第一客,闻其在家却忠厚安静,邹南皋先生亦不相喜。”《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天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 谓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萧红《孤独的生活》:“街上虽然已经响着木屐的声音,但家屋仍和睡着一般的安静。”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夜已深了,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村里十分安静,人们都睡了。”《文汇月刊》1983年第3期:“树上蝉声‘知了知了’的叫,四下很安静。”

  • 【反义词】 1.安宁 - 动乱

    【动乱】释义:

  • 扰乱。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 指社会上、政治上的动荡变乱。

    峻青《秋色赋·在英雄的村庄里》:“一提起这两个人物,我们就要回到一九四六年春天昌潍平原上的那个动乱而紧张的年代里去。”袁鹰《十月长安街》:“动乱不已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祖国的千年青史终于展开了新的章页。”


  • 2.安宁 - 动荡

    【动荡】释义:

  • 亦作“动盪”。使起伏;不平静。

    《史记·乐书论》:“故音乐者,所以动盪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朱子语类》卷十六:“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於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明高启《游灵岩记》:“虚明动盪,用号奇观。”

  • 比喻局势、情况不安定,不太平。

    艾青《我的父亲》诗:“在最动荡的时代里,度过了最平静的一生。”丁玲《悼念茅盾同志》:“他总是力求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描绘出社会的激剧动荡。”

  • 见“动荡”。


  • 3.安宁 - 混乱

    【混乱】释义:

  • 杂乱;无条理,无秩序。

    《隶释·汉高眹修周公礼殿记》:“礼乐崩坥,风俗混乱。”晋渴洪《抱朴子·审举》:“夫銓衡不平,则轻重错谬,斗斛不正,则少多混乱。”《南史·羊侃传》:“时景(侯景)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復次序。”明张萱《疑耀·虉字辨》:“今世所行《诗》及字书皆混乱,故无由辨之,而诸説纷纷也。”

  • 使混乱;扰乱。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璟(宋璟)谓左右:‘恨不先打竪子脑破,而令混乱国经。’”《红楼梦》第六五回:“二姐听见马闹,心下着实不安,只管用言语混乱贾璉。”

  • 不安定。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4.安宁 - 纷乱

    【纷乱】释义:

  • 纷争;混乱。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宋苏洵《几策·审势》:“诛锄其强梗怠惰不法之人,以定纷乱。”王西彦《古屋》第二部五:“他的爸爸在战争来的时候投入军队里了,妈妈在纷乱中失散了。”

  • 扰乱。

    《史记·楚元王世家》:“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莽篡政纷乱,郡亦弃废。”《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四年》:“上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大臣多短之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杂乱;错乱。

    《汉书·叙传下》:“六学既登,遭世罔弘,羣言纷乱,诸子相腾。”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见一沙弥讽诵佛经,章句错谬,文字纷乱。”瞿秋白《饿乡纪程》四:“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 形容心情烦乱。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归来殞涕揜关卧,心之纷乱谁能删?”王西彦《古屋》第一部八:“一连串纷乱的思绪从我脑际浮涌而过。”


  • 5.安宁 - 骚扰

    【骚扰】释义:

  • 动乱,社会不安定。

    《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宋书·沉攸之传》:“会巴西民李承明反,执太守张澹,蜀土骚扰。”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天下骚扰,郡邑发人为兵。”鲁迅《书信集·致曹白》:“种种骚扰,我是过惯了的。”

  • 使动乱不安,扰乱。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嗟彼东夷,凭江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佻狂躁之人陵轢州县,骚扰百姓者。”清昭槤《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当事者恨入切骨,以骚扰驛站入奏。上优容之。”茅盾《锻炼》二一:“敌机骚扰了差不多整个下午。”

  • 动荡喧扰,不宁静。

    三国魏曹操《与太尉杨彪书》:“今军征事大,百姓骚扰。”《旧唐书·杨炎传》:“又献议开丰州陵阳渠,发京畿人夫於西城就役,閭里骚扰,事竟无成。”清黄轩祖《游梁琐记·龙门鲤》:“明日,喧传县官惊风痰厥,合署骚扰。”许杰《台下的喜剧》:“他跳蚤一般的跳了进去,台下起了一阵骚扰。”

  • 使不宁静,搅扰。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将贼人车辆财帛,打开分作三分,一分散与市镇人家,偿其向来骚扰之费。”

  • 用作对受到招待表示感谢之词。

    郭沫若《虎符》第一幕:“多谢,骚扰了。”


  • 【相关词】 @安时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安乐死” “安乐窝 “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慰安妇”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西安事变” “长安  安娜斯塔西娅  安布雷拉  安禄山  潘安 《七月与安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假如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 《圣安娜》 《安加利之战》 《安妮日记》 《安娜卡列尼娜》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