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平安稳定;使平静稳定。
《书·盘庚中》:“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安定神思。”明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受遗辅政,有安定社稷之功。”
平静稳定。
《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度,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唐李德裕《请授王宰兼行营诸军攻讨使状》:“自闻狂寇侵軼,尚未安定。”宋司马光《上庞枢密论贝州事宜书》:“明圣王之诛,不在快志多杀,要欲布陈条理,期於安定而已。”明唐顺之《故礼部左侍郎薛瑄从祀议》:“臣闻众心安定而成俗,俗必有尚,众志鼓舞而成尚,尚必有倡,倡之者始之也。”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一:“秦妈妈一见了余静,心里就安定了。”
【安稳】释义:
平稳。
汉王符《潜夫论·相列》:“面部欲溥平润泽,手足欲深细明直,行步欲安稳覆载,音声欲温和中宫。”明李东阳《东南风》诗:“君不见大船安稳如屋里。”巴金《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
安定,平静。
晋袁宏《后汉纪·质帝纪》:“昔秦之末,不恤四方,近亲市人数如此,故以其安稳,一旦瓦解,陈项并起,至於土崩。”唐杜甫《早花》诗:“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三国志平话》卷下:“倘若曹公夺了剑关外十三州,西川不能安稳!”王士美《铁旋风》第一部:“强小兵平静了片刻,安稳了一阵。”
平安;安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行人安稳,布颿无恙。”《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使至,禄山踞床曰:‘天子安稳否?’”《前汉书平话》卷下:“在寡人处,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安老爷这才把此番公子南来……(那盗寇)见了他那张弓怎的立刻备了人马护送公子安稳到淮……从头至尾説了一遍。”
稳妥。
《旧唐书·方伎传·严善思》:“则天太后卑於天皇大帝,今欲开乾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事既不经,恐非安稳。”句道兴本《搜神记》:“其母告崑崙曰:‘天衣向何处藏之,时得安稳?’”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敢望陛下深信古语,且守中医安稳万全之策,勿为恶药所误,实社稷宗庙之利,天下幸甚。”《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宿於驛室,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宿,方为安稳。”
安歇。
唐张鷟《游仙窟》:“新妇向来专心为勾当,以后之事,不敢预知;娘子安稳,新妇向房卧去也。”明邵璨《香囊记·邮亭》:“大人请安稳,此处没人打扰。”
安详稳重。
温俊权单复《李金芝》:“这个教员倒很安稳,不慌不忙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孙犁《村歌》下篇二:“‘香菊把她的历史谈谈。’老邴说。‘说起来,那话就远了。’香菊安稳地说。”
【稳定】释义:
平稳安定。
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此后我绝口不提这件事,K的情绪反而稳定了下来。”
使之平稳、安定。
茅盾《色盲》五:“他想要在重新估定一切中找到了稳定自己心的法门。”如:繁荣市场,稳定物价。
准定;必定。
《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若不然,送东平府,女子稳定偿命。”
【动乱】释义:
扰乱。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指社会上、政治上的动荡变乱。
峻青《秋色赋·在英雄的村庄里》:“一提起这两个人物,我们就要回到一九四六年春天昌潍平原上的那个动乱而紧张的年代里去。”袁鹰《十月长安街》:“动乱不已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祖国的千年青史终于展开了新的章页。”
【动荡】释义:
亦作“动盪”。使起伏;不平静。
《史记·乐书论》:“故音乐者,所以动盪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唐白居易《草词毕遇芍药初开偶成十六韵》:“动荡情无限,低斜力不支。”《朱子语类》卷十六:“如水相似,那时节已是淘去了浊,十分清了,又怕於清里面有波浪动荡处。”明高启《游灵岩记》:“虚明动盪,用号奇观。”
比喻局势、情况不安定,不太平。
艾青《我的父亲》诗:“在最动荡的时代里,度过了最平静的一生。”丁玲《悼念茅盾同志》:“他总是力求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描绘出社会的激剧动荡。”
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