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哀告
【全拼】 āigào
【释义】
  • 哀求。

    《四游记·哥闍君臣游猎》:“国王再三哀告,求长生回朝,一心要出家修行。”清洪昇《长生殿·权哄》:“你本是刀头活鬼罪难逃,那时节长跪阶前哀告。”老舍《二马》第四段十一:“他看着温都太太,眼里带出不少恳求哀告的神气来。”

  • 【例句】 1、他叽叽咕咕,摇头晃脑,两脚还在地上乱跺乱蹬,一副垂涎欲滴,苦苦哀告的样子。
    2、 他们一齐倒在地上痛哭流涕。那哀告求饶的惨景简直目不忍睹。
    3、 讣闻哀告
    4、 哀告
    【近义词】 1. 哀告 - 乞求

    【乞求】释义:

  • 请求;祈求。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在郡十五年,邦域安穆。屡乞求还,乃徵诣成都。”《宋书·刘义庆传》:“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异乡之鬼,思践故土,恐关隘阻隔,乞求路引。”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伸出乞求的手,望着冷若冰霜的面孔,那种愤不欲生的滋味没有刻到你心里吗?”

  • 希望;期望。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惠生既在远国,恐不吉反,遂礼神塔,乞求一验。”唐王建《宫词》诗之八:“只恐他时身到此,乞求恩赦得还家。”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乞求的两个孩儿学成文武艺,一心待货与帝王家。”明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叹身在长安都是客,乞求的曲江宴早排,上林花早开,眼见的九重春色自天来。”

  • 2. 哀告 - 乞请

    【乞请】释义:

  • 乞讨。

    《管子·乘马数》:“猛毅之人淫暴,贫病之民乞请。”《管子·山权数》:“天毁埊凶旱水泆,民无入於沟壑乞请者也。”

  • 请求。

    汉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先生为何如此惊嘆,必有其情,乞请知之。”

  • 3. 哀告 - 哀求

    【哀求】释义:

  • 苦苦请求。

    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二折:“论展雄英雄,不可力斗,只可哀求。”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罗在舆中,百般哀求,继之以泣。”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他的声音里流露出哀求的情绪。”

  • 4. 哀告 - 央求

    【央求】释义:

  • 恳求。

    茅盾《林家铺子》三:“除了央求那上海客人再通融,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 5. 哀告 - 恳求

    【恳求】释义:

  • 诚恳请求。

    宋何薳《春渚纪闻·凤翔僧煅朱熔金》:“后陈公知坡得之,恳求甚力。”元刘祁《归潜志》卷九:“若夫其心所不喜者,虽恳求竟不得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连长答应了一声,接着用恳求的语气说:‘你先回去吧。’”

  • 6. 哀告 - 苦求

    【苦求】释义:

    7. 哀告 - 请求

    【请求】释义:

  • 以私事相求;走门路,通关节。

    《史记·游侠列传》:“解(郭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如有妄举,受人请求者,师生人等,即以行止有亏论。”

  • 指受人请托,收受贿赂之事。

    《新唐书·酷吏传·王旭》:“希虬使奴为臺佣事旭,旭不知,颇爱任之。奴尽疏旭请求,积数千以示希虬。希虬泣诉于王,王为上闻。詔劾治,获姦赃不貲。”

  • 说明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汉书·宣帝纪》:“虚閭权渠单于请求和亲。”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三:“三军贾勇,请求死鬭。”孙犁《秀露集·夜思》:“也不曾向我曾经认识的当时非常煊赫的权威、新贵,请求他们的援助和哀怜。”

  • 所提出的要求。

    丁玲《梦珂》三:“但今晚她却不能拒绝那甄先生的请求,先做一个不重要的角色。”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单于,老臣有一个请求。现在汉胡和好,天下太平,左大将的兵权应该收归龙廷。”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三章:“但是徐芳同志坚决要求按预定计划演出,团里批准了她的请求。”

  • 【相关词】  汉哀帝 《哀时命》 一月的哀思 七哀 七哀诗 不暇自哀 举哀 乐尽哀生 乐往哀来 乐极哀来 乐极生哀 乞哀 乞哀告怜 于乎哀哉 于呼哀哉 伤哀 余哀 佞哀 修哀 八哀诗
    回到顶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