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之生理卫生知识2

 

为什么中药有“先煎”、“后下”、“包煎”和“另煎”之分

凡看过中医、吃过汤药的人,一定注意过药方上,某些药物的右下角注着“先煎”、“后下”、“包煎”和“另煎”等字样。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各种中药的质地、性味、理化性质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所决定的。

先煎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是矿物药和介壳类药物,如磁石、石膏、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板及鳖甲,等。因为这些药物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有效成分较难煎出,故需打碎后先煎30分钟(水沸后算起),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同煎。二是有毒的药物,如生川乌和生附子等,久煎能达到解毒、去毒或降低毒性的目的,故此类药物也应单独先煎。

后下的药物,主要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及不耐热者。如薄荷、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大黄等,久煎能使其气味耗散,药效降低,甚至丧失。因为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大多是挥发油,如薄荷所含挥发油有发汗、解热功效;佩兰所含捍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藿香、白蔻仁、砂仁等调整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的功能,均来自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如果煎煮时间过长,挥发油大量逸失,必然减弱甚至丧失它们的功效。有的药物则是因为含有不耐高热的有效成分,久煎也会影响药效。例如,钩藤所含的降压成分煮沸20分钟即可部分破坏,使降压效能降低。因此,对于这类药物,应采取“后下”的方法,即待其他药物快煎好时,再加入这类药,煎510分钟即可。

包煎药物,主要是粉末类、带有刺激性绒毛类及煎煮后使汤剂变粘稠的种子类等。粉末类药物,如蒲黄、灶心土,以及六一散等散剂、丸剂,若不包煎,可使药液混浊,难于下咽。含刺激性绒毛类药物,如枇杷叶、旋复花及白茅花等,更宜包煎;若直接入水煎,绒毛不易澄清,服后常刺激咽喉引起咳嗽。颗粒状种子类药,如车前子、葶苈子及秫米等,入煎后使药液变得粘稠不易滤出,而且常常粘在药罐周围和底部,容易煎焦,所以,也宜包煎。具体做法:即用布或棉布缝成小口袋,装入包煎的药物后,扎紧袋口入煎即可。

“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主要是贵重药,如人参、犀角及羚羊角,等。因其价格昂贵,用量又少,若与其他药物同煎,其药汁会被残渣吸收一些。另外,为了使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单煎时,可以多煎几次。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为什么心电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心脏的跳动标志着人的生命活动,心脏之所以能不停地跳动,是因为心肌细胞能自动地“激动”,在激动过程中有规律地产生微弱的电流并向身体各部传导。人体是一个容积性导体。心肌的电位变化可以从体表的一定部位记录崮来。所记录出来的电位变化曲线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心电图。心电图机问世以来,经各国科学家多次改进,性能日臻完善,已成为诊断心脏血管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之一,普及应用到世界任何角落直至偏远的山村,为保护各国人民的健康建立了功勋。近年来高科技诊断技术,如超声心动、超声波断层扫描(

UCT)X线断层扫描(CT)、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及磁共振(MRI)的不断嘲涌现,也丝毫没有动摇心电图的诊断地位。

为什么心电图能够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呢?

这不仅仅是因为心电图检查简单易行、可以随身携带、价格低廉,更主要原因是心电图能确切地诊断心脏和其他一些疾病、为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根据,无法为其他方法替代。心电图各波型分别代表心脏各部分激动、传导及复极化过程,相应的波幅增高表示电压升高,增宽表示在相应部位传导的时间延长。例如,P波代表心房除极化、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化,R波增高可以诊断心室肥厚,P波变高可以诊断心房肥厚;波幅过低说明相应的心室或心房肌受损,从而可以诊断高血压、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等。根据PRT波的幅宽和P-R间期、S-T段及T-P段的时限长短,可以判断心肌兴奋在窦房结、希氏束、房室结和浦倾野氏纤维等部位的传导速度;距离不等说明心室或心房有不规律激动和传导,从而可以诊断各种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各导联的测量还可以确定心电轴和心电位,从而帮助医生判断心肌的肥大情况和在胸腔的位置和转向,如同X线透视一样准确。

依据S-T段和T波的波幅、时限和方向可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并据以诊断慢性冠状动脉供皿不足及心绞痛;还可以通过二阶梯运动试验等诊断隐性冠心病。通过病理Q坡和S-T段的抬高及在各导联的波及范围来判断心肌梗塞的部位、面积和分期演变。

心电图各波型及区段的变化还能反映缺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或协助判定药物对心肌的影响,如诊断洋地黄中毒和判断各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等。

通过示波器对心电图连续观察和监护,可以配合心导管检查、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药物或电转复心律、人工起搏、监护严重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进行心脏复苏,在监护中可以及时发现危象,及时采取抢救措施,从死神手里夺回人的生命。

综观上述,我们更具体地了解了心电图作用的重要性,它确是一项不可替代的检查,何况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心电图机已经具备了测定、显示、存贮和打印文字诊断和处置方案的功能,使心电图如虎添翼,有更光辉的应用前途呢?

 

为什么不能轻视传统的X线诊断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发现的X射线应用于临床医学已经近百年了。X线诊断技术为保护人类的健康立下了不朽的功勋。70年代初出现了CT80年代初又出现了磁共振成像(MRI)等高科技医学影像检查新技术。它们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强、清晰度好,能显示人体的横断面成像或多方向多序列成像,对某些疾病能更准确或更早期明确诊断。因此,近些年来出现一种错误倾向,即有些病人和家属乃至个别医生,错误地认为X线诊断落后了。他们不顾是否必要,动不动就进行(汀或MRI的检查,轻视各种传统X线检查的作用。人们都知道CTMRI都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大型机器,造价昂贵,检查费用比X线检查要高数倍至数十倍,所以不能普及。再说有的疾病,小型X线机就能明确诊断,不必用那些大型机器。譬如,人们肢体受外伤,打算确定是否有詈折,用X线机照像马上就能确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不必动用CTMRI,何况CTMRI用来诊断骨折是费力不讨好呢!对急腹症病人,用X线透视或照像检查腹部,观察有无肠管液气面或膈下游离气体,很快即可确定是否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可是CTMRI检查就不适用了——病人不能站立,也耐受不了那么长时间的检查。以胸痛发烧就诊的病人,作常规胸透或胸部照像很快就可明确有否肺炎或肺结核或其他心肺疾病,也用不上CTMRI检查。消化道疾病钡餐透视或钡剂肠检查,目前还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法,简便易行,对胃肠道炎症、溃疡和肿瘤等疾病容易确认,做得好的气钡双重造影可以把病变显示得清清楚楚,就连仅有粘膜浅表病变的早期胃癌也逃不脱;而CTMRI作消化道检查效果不佳,不如传统X线。血管疾病,用CTMRI检查效益也不大,还是X线血管造影效果最佳。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该部血管全貌,也能清楚地显示各时相影像与肿瘤的关系,容易明确诊断,为手术切除方案提供确切的根据。由此可见,传统X线检查对某些系统的某些疾病诊断上还起着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CTMRI检查仍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X线检查,所以不能轻视传统的X线检查。

 

为什么说B型超声是卓越的诊断手段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影像诊断技术不断的进步,B型超声、X射线断层扫描(CT)、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以及磁共振(MRI),共同形成了独立的影像诊断学。我国于1958年将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30多年来,B型超声已经在全国普及。尤其是近几年,它已经成为中等以上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诊断仪器。为什么B型超声能得到迅速普及呢?一方面,B超检查较CTECTMRI偷格便宜;另一方面,它对很多疾病的诊断价值都很高,实践证明B超是卓越的诊断工具。

为什么说B超是一种卓越的诊断工具呢?这还得从超声波的原理说起。所谓超声波是指超过人的最高听觉值(20000赫兹)的声波,用于医学超声诊断超声频率为110兆赫。超声诊断是利用超声波有良好的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折射、衰减及多普勒(

D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B型超声诊断仪的探头由压电晶体片构成,既能向人体组织发射超声波,也能将回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在示波屏上形成切面超声回声图,由于线阵和扇形扫描速度甚快(每分钟可成像25帧以上),故能显示动态图象,再现脏器的活动和血管的搏动情况。由于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声阻抗不同,各种组织的临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波吸收的程度不同,其回声有一定共性和某些特性。B超可以测定回声波距离,可以探测脏器的厚度和内径,病变的深度、大小以及病变组织间的距离等。另外,超声波对实质性、液性和含气性组织的鉴别是很可靠的。如果病变为均质液体,无声阻差就在声像图上表现为液性暗区(如体腔积液、肺脓肿、血肿、坏死、液化等),实质性脏器,炎症和肿瘤等会出现不同灰阶的反射回声,组成反映实际物体的声像图。含气脏器和病变,会在临界产生全反射和逐渐衰减,形成气体的独特声像图。B超对结石和钙化等坚硬物体可发生强烈反射并使声能耗尽,因此会在其后形成无回声区,被称为“声影”。利用多普勒效应,B超还能检测血液流动方向和流速,还可利用扬声器和频谱图,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心脏血管跳动和胎心活动。总之,把声像图与病理解剖和临床医学观察分析相结合,总结这些木同反射的规律,可对疾病的部位、性质和功能障碍程度做出概括性乃至肯定性的判断。不少超声波仪器还增加了灰阶、时间增益补偿和动态聚焦使图像更加层次丰富、清晰,接近直观。有些仪器还增加了停帧、拼幅、电子尺测量数字显示、正负像选择、数字和拉丁字显示以及外接照相机、大屏幕监视和录像系统,使B型超声发挥了最大作用,扩大了应用范围;使B型超声在某些方面优于X光,甚至优于CT,有时还能补充MRI的不足。B超操作简单,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和痛苦,可以反复进行检查,堪称为当今世界卓越的诊断工具。但由于B超影像清晰度不如CTMRI,对含气脏器和骨骼疾病的诊断等方面还有局限性,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上还不如X光造影、CTECTMRI,所以应该把这些影像诊断手段互为补充,发挥更大的作用。

 

“彩超”什么病都能诊断吗

人们常把彩色多普勒称为“彩超”,不少患者不管自己是什么病,都要求医生用“彩超”诊断。其实这是对彩超的一种误解。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不是什么病都能诊断,它只应用于影响心脏和血管血流的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脏肿瘤。

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是80年代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一大进展,是继连续式和脉冲式多普勒之后的第三代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可以在二维和M型心动图的黑白结构显像基础上,同时用人为规定的色彩显示血流的方向和流速,提供在心脏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它如同X光心血管造影术给人的直观的循环的血流一样,被誉为无创伤性心血管造影术。

彩色多普勒并不是直接显示心脏和血液的颜色,色彩的含义是人为规定的。一般是把背离探头的血流用蓝色显示、把迎向探头的血流用红色显示,以颜色的深浅来表示血流速度。把迎向探头的血流按平均流速自慢至快,以深红——桔黄一黄色表示;把背离探头的血流按平均流速由慢至快,以深蓝——蓝色——天蓝色显示。在这样的背景上,为显示血流的紊乱,再掺以绿色,以而使湍流呈现特征性的红黄青蓝等多色镶嵌型。

进行彩色多普勒诊断时,常将胸骨旁、心尖、肋下和胸骨上等部位的探测配合应用,以互补不同部位探测效果的不足。同时要先调好扇面的位置、扇角、增益和发射旋钮,以取得满意的二维黑白结构显示,然后根据显示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色彩处理,包括色彩抑制、空间滤过和多普勒血流取样次数,才能得到满意的图像。当然这需要丰富的经验。

由于彩色多普勒能直观地显示血流空间分布,对瓣膜狭窄性病变、返流性病变以及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分流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对扩张性心肌病和肥厚性心肌病以及心腔内粘液瘤也有重要价值。它还能评价人工瓣膜功能。它对分流的检出率很高,比目前临床应用的所有无创伤性技术及术前常规应用的右心导管血氧分析等方法要高得多,并可根据分流色柱与心脏结构的关系作出精确的定位诊断。彩超对复杂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中的分流、梗阻性或返流性病变所致血流异常,也可以分别显示,为全面评价心血管畸形提供重要资料。如法鲁氏四联症、三联症、大血管转位、右室双出口、二类瓣或三类瓣闭锁、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三心房、房间隔缺损(IAS)、室间隔缺损(IVS)、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狭窄(PAS)及心肌病变等。此外,彩超对分流性疾病修补术后的残余分流现象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