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营造防噪声林带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噪声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环境当中。可是由于城市交通和建设的发展,来自交通车辆的噪音和来自建设工地的噪音,常常会破坏一个良好的音响环境,从而干扰人们的休息和工作。
人们逐渐地发现,如果在街道两旁、厂区周围和居住小区栽种树木,营造绿化林带,噪声就明显地减弱了,甚至消失了。据有关单位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绿化街道进行的减弱噪声效果的科学测定,证明树木确实有隔音和消声的作用,而且效果非常显著。据测,公路上汽车的噪声,在穿过12米宽的悬铃木树叶层以后,到达公路两旁的三层楼窗户时的音量比没有通过树木时的音量减少了12.5分贝,在通过18米宽的绿化林带后,声音可减少40分贝。难怪有人把树木比作天然的“消音器”。
所以,不妨大家一起行动,有规划地在街道、厂区和居住小区附近栽种榭木,营造绿化林带,这样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减弱噪声污染。
噪声为什么会影响儿童智能的开发
美国科学家曾对小白鼠进行脑化学的研究,发现生活在丰富227环境里的小白鼠脑皮质比较厚、重,细胞体增大,一些脑酶的活动量也增加了,特别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酸的比例也有变化。这说明环境对智能的开发有重要作用,而且影响遗传的物质基础。
那么,被污染的环境会不会危害人的智能开发呢?一些学者曾对某些特定环境下生活的青少年情况进行过调查,发现噪声似乎对青少年的智能有影响。例如,长期生活于铁路噪声中的一群青少年,学习成绩普遍偏低。专家们对生活在铁路17~25年的居民进行了脑电图和心电图测试。结果表明,3岁以前迁居铁路附近,噪声强度在室外1米处测定值为75分贝的52名青年,与正常人比较,脑电图发生了改变,揭示脑功能的发育受到影响。他们虽算不上弱智,但智力水平比正常人低。
心电图显示,心电脉冲响应异常指标的阳性率为31%,而对照的55名健康青年的阳性率只有11%,两者的比是31:11,婴儿期在噪声中生长的青少年竟是正常青年的2.8倍。3岁以后迁居到同一噪声环境里的46名成年人和其相对照的53名健康成年人相比较,两者阳性率的比是39:25。后期受噪声影响的成年人是正常成年人的1.56倍。从中说明,铁路噪声对3岁以前生活于此环境中青少年心功能的发育遣成一定的危害。
噪声可影响0~3岁婴儿的脑、心功能,这是由于人体在婴儿期的发育极为关键。心脏虽然不能思维,但心脏的发育对脑和人体的发育显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脑是要依靠心脏来供血的。
为了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环境对婴儿智力开发的影响!
为什么环境噪声会影响胎儿发育生长
近年来,噪声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特别引人注目。一些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大鼠等动物在噪声作用下,性周期紊乱,尤其是发情期延长,使排出的卵细胞过熟或是多精子受精。另外,发现乳牛的乳汁分泌量降低,母鸡的产蛋量下降。究其原因,在噪声刺激下,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节律性紊乱,这样不仅使出生率降低,而且在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中发现有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畸胎出生或流产等现象发生。
研究者还证实,胎儿在6个月时内耳已完全发育,对声音能起反应。有人测试胎儿的心跳,发现音乐可使心跳的频率有变化,胎动也会增加。胎儿熟悉母亲的心音、肠鸣音和血流的冲击声。当外界突然响起刺耳的噪音,胎儿就会剧动。1974年日本学者在日本大阪机场周围调查中发现,孕妇流产多,出生儿平均体重降低,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早产儿体重,其原因可能是在噪声的不断刺激下,使母体子宫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胎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素和氧气的供应不足;另外,噪声可能刺激内耳,引起脑神经发育障碍,使胎儿生长受到影响。
现在,人们发现,胎儿也能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低频率音调,低频抑制其活动,高频增加其活动。胎儿乐于接受低沉霎婉的音乐,并能做出反应;而不愿接受尖细、高调的音响。为此,医学科学工作者对胎儿进行低调委婉的音乐训练,让父亲用低沉的音调给胎儿唱歌,经常在室内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婴儿出生后往往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生长发育良好。
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引起噪声病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噪声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噪声的污染列为首位。日本1966年因公害起诉的10502起案件中,关于噪声的就有7640起,占37.3%。噪声主要来自于交通的各种车辆鸣笛声,其次是来自于大、小工厂机器的隆隆声,建筑工地的施工机械声,人行道的喧闹声,文娱场所的锣鼓乐声……据统计,日本东京车辆噪声占45%,工厂噪声6.9%,人声、铁路等噪声36.7%,不能识别声源的占11.5%。我国上海交通噪声占35%,工厂噪声占17%,居民噪声占26%,其它占22%。
为什么旅游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获得空前发展。现已公认,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项新的积极因素,因而被称之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但是,旅游业也对环境带来了种种影响,首先是污染。由于车辆通行和能源的使用,造成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游船和摩托艇排出的废水和废渣,造成了水的污染;还有,各种各样的旅游设施和混凝土建筑往往大煞风景,破坏了纯朴幽静的山林和大自然风光。其次是破坏和纠纷。大批游客纷至沓来,车水马龙,木仅会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乱,而且使名胜古迹和野生动植物区系遭到破坏性的灾难。当地居民和“入侵”的游客之间,经常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为此,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对游客给予种种限制,甚至使游客“吃闭门羹”。例如,英格兰吊石碑的圆形巨石已禁止游览,这是4000年来第一次;雅典卫城的巴台农神庙,现在只有学者和维修人员才能进去;欧洲几个著名的史前石窟壁画,现已不接待参观了;英格兰的坎特伯雷教堂5英寸厚的石砌地面,现在被踩得只剩下1英寸了。
再有,由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人体温度,以及各种微生物、藻类、苔藓、地衣等低等生物,随着人群带到文物古迹地区,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从而危害了文物古迹本身。如法国著名的拉斯戈石窟壁画,是旧石器时代的艺术杰作。石壁上画着处于运动状态的动物,既是平面画,又有立体感,色彩缤纷,蔚为壮观。但是,石窟向旅游者开放15年后,洞内小气候遭到破坏,壁画的颜料发生冷凝作用,洞内出现滴水现象;随后生长起藻类、苔藓等低等植物,壁画开始消失,不得不于1970年关闭了。西班牙著名的阿尔塔米拉石窟,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于1977年遗憾地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