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核电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9 世纪末, 科学家发现了原子核的放射性。1916 年,爱因斯坦揭示了质能关系中极其重要的自然法则—E=mc2,其中m为质量的变化量(Δm),c为光速—30 万千米每秒。因此,公式中的c2就成了一个大得惊人的量!这个关系式表明:少量的物质可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原子核物理的研究表明,核裂变生成物的质量通常小于其参与裂变前物质的质量,这种质量的变化量Δm( 质量亏损)会转变成能量释放出来,这就是核能。核反应产生的能量既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也可以制成可控的核反应堆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后者就是通常说的“核电技术”。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经济、高效的能源。与煤电相比,核电尽管一次性投入较大,但从长期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中可体现出它的经济性:法国的煤电成本是核电的1.75 倍,德国为1.64 倍,日本为1.51 倍,韩国为1.7 倍,美国的核电成本早在1962 年就低于煤电成本了。因此,核电是各种新能源中唯一比煤电甚至水电成本更低的可再生能源。许多国家都建起了核电站,截至2011 年年底,全球处于运营的核电机组为434 台,净装机容量372 760兆瓦,其中中国在运营的核电机组有15 台,净装机容量11 881 兆瓦。可以说,核电已经与水电、火电一起成为支撑世界电源的三大支柱。
但是,核废料的处置以及核事故的发生,会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这是核电技术最令人担忧的另一面。
1986 年4 月26 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猛烈爆炸,同时发生火灾,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散,连远在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都超过正常值100 多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水源被污染,苏联及其周边各国的农牧业大受其害,综合损失达到数千亿美元。有报道称,核事故造成33 人死亡,300 多人受到严重辐射,更多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污染,28 万多人疏散到了辐射区以外。
2011 年3 月11 日, 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大地震,引发大海啸,福岛核电机组也发生严重核泄漏。地震过去一年后,核电站附近区域的核辐射强度依然高达470 毫希每年,远高于安全值,这些受到核污染的区域已被划定为永久禁居区。
核电站事故暴露了核电在技术、管理和选址诸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核能对人类具有可怕的“杀伤性”,对环境也有产生严重污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