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
雄黄烧酒菖蒲剑;
三角棕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挂胸前。
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午、端五、重五、端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
1、纪念屈原说
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2、纪念伍子胥说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苏州人为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改为胥江。
3、纪念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所住之村镇即更名为曹娥镇,殉父之江为曹娥江,并建以寺庙慰其孝心。五月曹娥庙会便是为纪念”千古孝女”曹娥而举行的。
4、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
但是近代学者的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据宋高承《事物纪源》记载,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龙图腾的祭祀节日,或来源于夏至,或起源于恶日,还有的说是为了祭祀先祖。类似传说五花八门。
端午节的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而举行的祀神仪式,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节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